“是啊,所以东西方不同在哪里,这就又有了矛盾。第三点呢?”
“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所有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呵呵,避免脱实向虚。”
“难道不对么?”
“但是当有人或者公司,在享受到金融带来的便捷、迅速的利益之后,还有多少能维持这种想法?你觉得你能行?”
“应该能吧,毕竟,有那么多的事例。”李乐想起之后,成了连环爆雷的那几个脱实向虚,墙倒屋塌的公司。
“有些人认为它是‘社会的蛀虫’,过复杂的金融工具或投机行为获取高额利润,导致了资源的错误配置和不平等,当体现这些的一些极端事件不断出现,又反过来加深了这种印象。”
安德鲁弹了弹烟灰,叹口气,“市场提供了像保险、期权、对冲这种种工具,原本的功能是来帮助个人和企业管理和分散风险,将未来的不确定性转换为可管理的风险。”
“但是一些零和博弈的场景,使得获利的一方的收益完全来源于另一方的损失。像做游戏一样,交易脱离了实体经济需求的支持,变成了投机工具。”李乐回道,“金融行业本身不具备拟人化的‘不道德,’就像这天底下的好多事情一样,不道德的是人。”李乐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就是你所谓的辩证?”
“当你站在这个高度去看金融市场,其实最后,还是要归集到人性,这里是人性的放大器。”
“至于脱实向虚,实业和金融相辅相成的是更像是经济,而不是金融。”
又嘬了口,安德鲁扔掉烟头,转过身,趴在栏杆上,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的伦敦金融城的高楼大厦和灯火连天。
“我不知道你说的那三句话能不能高度概括,但我看来,金融的本质仍旧是种特殊的商品的交易市场。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钱、还有钱的衍生物,包括债、证券以及合约等等等等。”
“虽然这种商品极其特殊,但是它仍旧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比方说.....”安德鲁一手伸出一根手指比划着。
“一家企业,差一百万可以完成一个十个亿项目的竣工,等这这一百万再扔进去,10亿的项目就会产生一个亿的利润,此时这100万的钱对这个企业的价值是极高的。所以,毫无疑问的,企业愿意花很高的代价获得这500万,假设目前借贷金融融资渠道,,只有一家银行能够借这100万,那么这家银行完全可以把这100万的利息抬到一千万。而实际,这就产生了一种关于钱的极其巨大的稀缺,所以就算利息一个亿,企业和银行,仍旧在这个交易中双赢,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总体利益的增加。 ”
李乐想了想,说道,“钱这种特殊的商品在整个社会都是具有稀缺性的,但因为边际效应,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存在关于钱的稀缺性的巨大的差别,这种稀缺性之就形成了市场存在的前提,也就有了交易的意愿。”
安德鲁用一种调侃的语气说道,“你认为交易的实际是信用或者什么信任,但在我看,也就那样。”
“信用只是担保交易的一种保障,货币的本质可以说是信用,而交易的本质实际上是双方均从交易中获益,即使完全没有信用,双方都认为对方完全不可信,只要交易双方本身能够从主观里,从哪个交易中获益,交易仍旧能够达成。 ”
“你的意思,是交易的根本在于有利,而不在于有信?”
“是啊,最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生活告诉我们,谈钱就不要谈感情。哈哈哈哈。”
“你这话,我怎么觉得和当你降低预期,收获的都是快乐一个意思?”
“可不,别在金融市场谈感情,那是经济的事情。用商品交易钱等于消费,用画饼交易钱等于投资 ,用未来的钱交易现在的钱等于借贷,用经济权益交易钱等于证券。”安德鲁摆摆手,“首先要把钱理解成一种商品,金融的作用就是将没那么稀缺的钱卖到的稀缺性很高的地方去。 金融就是卖钱的生意。”
“补充一点,奥地利学派从人的行为本身去理解交易的本质,交易一定是双方都认为交易有利。而马老师则认为交易时双方对交易的两个客体形成了价值等同的判断,因此交易成型。每个人都有必要从直觉出发,判断这两种说法的哪种才是更符合事实。”
“那咱们不水这些伦理纲常的,如果我想开始搭建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你能不能来帮我?”
“不聊这些伦理纲常,我不也没办法了解你对金融的态度不是?”
“我的态度,很明确,做事,不当钱贩子。”
“那你的收益会没那么高。”
“多高算是高?而且,如果你能来,最起码,能最大限度避免风险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