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人人平等射猎营

顽贼 夺鹿侯 2246 字 2个月前

一时间护兵、塘兵、杨耀的马营、黄胜宵的炮营, 还有射猎营的番兵、捕鱼营的蒙古兵在新城东西往来驻军,集结了上万军队整装待发,流寓元帅府的土司们提心吊胆人人自危。

陈师文在这几日里立下大功, 往来游说劝说土司,河湟谷地迟早变天,与其留在新城做待宰羔羊,不如跟随从征,至少能保全宗族。

随后西宁最大的土司李天俞当即跳反,率先向刘承宗请求从征,表示途中遇到李氏子弟,他会尽量劝说其放下兵器……不过这事他也不敢打包票,河湟姓李的太多了,即使是族长也没办法约束所有人。

李天俞只有一个要求,战争结束让他率至少一万宗族子弟迁离河湟,他既不想当朝廷进攻元帅府的跳板, 也不愿做刘承宗东攻的马前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留在河湟摆明了要受夹板气。

当然了,就算到西边去, 还是饶不了受夹板气……虎墩兔要进青海的事土司们都知道,李天俞迁到西边去, 充其量也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至少虎墩兔比洪承畴好对付。

刘承宗对这请求欣然应允, 当即表态别说带一万族人离开,要是李天俞有能耐,就算把河湟三万户姓李的全带走,他都没一点意见。

人走地留,何乐不为。

其实人嘛,处理公事的时候很难做到精明,但一心为私的时候就智力就蹭蹭蹭地往上涨起来了。

就比方说崇祯爷和虎墩兔大汗,都需要割自己的肉拉拢别人,偏偏自己的肉割不下来啊,就会陷入割别人的肉拉拢其他人的局面。

祁国屏等土司一开始不愿从征,陈师文再怎么劝,甚至连从龙之功都说出来了,也没起到啥作用。

反倒李天俞一劝,剩下十二家土司都表示自己要从征。

没别的原因,俩人站的角度不一样,陈师文是真以为诸位土司都跟他一样,宗族子弟几百号人,都是亲得不能再亲的家人,本质上他这个小土司就像个村长,归附刘承宗是想带着全村人致富。

可人家别的土司不是这样,李天俞几万族人,谁他妈认识谁啊,开口一劝就是:“你祁国屏不投降,能保证你三千祁家子弟都不投降?”

“都不投降,就凭百十个土兵,打得过上万军兵?打不过祁家就没了;有一个投降,你们家第十二任土司就有了,你留在新城就只有待宰一条路。”

“不如跟我去西边,管它什么瓦剌插汉,我们十三家拧成一股绳,照样镇守西陲。”

李天俞对土司们道:“不说保全宗族,先保全自己吧。”

十二家土司稍作考虑,都认同了李天俞这个说法,用异样神色看着陈师文。

陈师文在心里气得哇哇大叫:他奶奶的,西宁土司是十四家!十四家!

刘承宗对这个结果,除了一股绳之外都非常满意,他心里也没拿陈师文当成土司,当即做出承诺,把两李两祁四族大土司封至乌兰山南北,准他们移三万族人出去。

剩下的小土司们则被封到黄南小河套,准移两万族人,那边有过去土默特蒙古开垦出的田地,直接由归德城副千户包虎与八角城参将陈师文管辖。

反正土司手里有粮,他们把能迁的人迁出去,留在河湟的百姓面对粮食危机只需要组织耕种,就能更快的解决问题。

办完这事,直到正月二十二日,刘承宗才亲率麾下各路人马组成的军队,向河湟谷地一路进军。

东征兵马的选调没少让刘承宗花费精力,以护兵塘兵千余与黄胜宵的一个千总炮营作为直辖,百余府学生随军,准备安插地方,中军由没赶上南征的参将杨耀麾下三千六百马营组成。

在刘承宗的设计里,中军只作为压阵,在战争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正规作战则需要由从征部队来打。

从征三营为射猎营的巴桑、捕鱼营的谢二虎、辎重营的阿海岱青,他们各自从青海湖沿岸到西宁之间招募人手,组成兵力近两万的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