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
因其内容丰富,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科学杂志,在全球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影响因子也处于较高水平。
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都会选择在《自然》上发表,比如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自然》杂志主要以接收投稿为主。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和最权威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之一,每周会收到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科研人员的投稿。
由于版面有限,编辑团队会对这些投稿进行严格筛选。
只有那些具有突出科学重要性、原创性、能吸引跨学科读者兴趣且符合该杂志其他要求(如格式、语言表达等)的论文才有可能被发表。
据说《自然》杂志每周收到的投稿中只有约8%能够最终发表。
要知道投稿的都是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而且只有一定的自信自己研究的东西得到了突破才会投稿的。
但就是这样子,只有8%左右才得到最终的发表,也足以看出收稿的严格。
当然,投稿也不是唯一的来源。
编辑团队会根据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重大事件或重要领域的发展等,策划一些专题报道或特刊。
在这些专题中,除了选用相关的投稿论文外,编辑可能会撰写一些引言、综述或评论性的文章,以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专题的主题和内容。
而且《自然》杂志有专业的新闻团队,他们会对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科学事件等进行及时的报道和解读。
这些新闻报道是编辑团队基于对科学领域的了解和新闻敏感性进行策划和撰写的,并非来自投稿。
而这一期的杂志一翻开,就看到一个很吸引眼球的标题。
“人工智能获得重大突破,达到了商用条件,但居然不是西方世界的突破!”
“人工智能概念从上个世纪被提出来之后,都认为这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
但是因为科技发展的原因,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进行研究的可能性。
而本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半导体等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硬件基础已经有了,这个时候人们又看向了人工智能。
可以说21世纪人工智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科技发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