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一千辆,一年才一万多辆,国内现在多少人?
好几亿啊!
不是要求的产量太多,是太少!
李天刚刚兑换了一个小型初级智能生产线,这玩意儿不光能够提高自行车百分之五十的性能,还能够每天生产五百两自行车,加上劣质生产线每天一百辆的产量,意味着每天可以生产出来六百辆自行车。
一个月就是一万八千辆!
我特么一个月一万八的产量,你就要一千?玩儿呢!
李天看向二人道:二位误会了,我不是嫌协会要求的数量太多,而是太少了!
太少了?
刘会长和李副厂长都一愣!
李副厂长知道制造厂的产量大概一千五,但是那是满负荷的状态,而且还要留下来一部分轧钢厂和制造厂做人情和自己出售,不能全部拿出来,所以,听到李天的话,他立即就想到李天或许打算把产量全拿出来。
这是不行的,压力太大。
李副厂长怕李天全部允诺出来,立即道:李厂长,咱们制造厂刚起步,产量还不稳定,不能以满负荷的产量来提供,等咱们以后扩大的产量,稳定之后,再增加分配数量,你看如何?
刘会长也明白了意思,知道这制造厂的全部敞亮不止一千辆,不是因为产量太多。
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要是突然削减几百辆的产量,那对自己还是有影响的,毕竟这牌子是他们分会争取的,也是向协会做过允诺的,本来允诺能提供一千辆,最后牌子下来,突然说只能提供二百辆,那可就把他给坑了啊!
不是削减就好,自己没有被坑就好。
看向李天,李会长心情平复过来的道:李厂长说的有道理,李厂长不用急,像凤凰永久那几家,也不会把全部的产量拿出来,会自己留一部分销售,我们协会是能够理解的,也是允许的!
在坐的都是自己人,他和李副厂长比较熟悉,而且人家的级别比自己高,还是要捧着点,站在制造厂一方。
可是听到二人的话,李天无奈一笑道:二位,制造厂前几天的产量确实有限,可是最近我优化了一下生产线,而且打算新增生产线,不光生产出来的自行车质量更好,产量也是大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