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坦岛其实一直是台湾渔民传统的渔场,1930年日本统治台湾的时候,也规定台湾渔民可以在巴坦岛捕鱼。台湾当前的“护渔暂定执法线”,也是以北纬20度为界的。(1945年中国接收台湾后,因故原计划准备派部队接收巴坦群岛的,最后却没有进一步派兵进入巴坦群岛。)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朝政府战败,把台湾与巴丹群岛割让给日本。二战时期,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全称《波茨坦公告》(英语:Potsdam Declaration)《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是一份具有国际法理效力的国际法规。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蒋介石的同意。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也加入到该公告。
波茨坦公告共有十三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军队完全解除武装.
1943年11月,中国、美国、英国召开了开罗会议。会议结束后,《开罗宣言》经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公布于世。宣言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确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台湾归还中国”。
1945年中美英苏联合发表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条款必将实施”。日本则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系列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奠定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历史与法理根基。
根据1945年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台湾及巴丹群岛应归还给原主权国中国来管辖,应该由中国战区接管。当时的国民党政权一心要打内战,接手了台湾及巴丹群岛,但对巴丹群岛处于台湾兰屿外海的离岛疏于管理,没有安排驻军,给了菲律宾非法侵占的机会。
1946年,菲律宾从美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菲律宾趁机侵占了中国固有领土(巴坦)巴丹群岛。
菲律宾领土从未跨过北纬20度线。美国与西班牙在争夺菲律宾战争中,西班牙战败,签署了《美西条约》与《美菲条约》,根据条约规定:菲律宾的领土的北部以北纬20度线为准。巴丹(巴坦)群岛位于北纬21度线,根本不在菲律宾法定的北纬20度线领土范围内。从法理上讲,(巴坦)巴丹群岛依然属于中国台湾省管辖。
巴丹(巴坦)群岛自古就属于中国固有领土,菲律宾侵占中国的巴丹(巴坦)群岛是非法的侵略行为,菲律宾应该把非法侵占的巴丹群岛归还给中国。
潜龙站立在高高的了望塔上,透过望远镜,他久久地凝视着巴坦群岛的方向,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隐痛,这片中华民族固有的风水宝地何时能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华民族民族复兴的一个标志性的故士回归的历史印记。…
从历史上来看,巴坦群岛,早在元代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地图上,并被认定为中国的传统领土。明朝和清朝时期,巴坦群岛先后被纳入中国的管辖范围,又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巴坦群岛是由50多个岛屿组成的,总面积大约是210平方公里。这些岛屿位于台湾省兰屿岛东南方、巴士海峡的南边。海岛地质地貌巍峨,峥嵘如鬼工,海蚀地貌奇形怪状丰富多彩。
在海洋生物资源方面,巴坦群岛的海洋渔类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椰子蟹是该地区的特产。
椰子蟹是一种大型陆行性蟹类,椰子蟹(Birgus latro),又称椰子蟹或者椰子龙虾,是一种陆生寄居蟹,因为其喜爱食用椰子果实而得名。它是已知最大的陆地节肢动物之一,体重可以达到4公斤,体长可以达到1米。
椰子蟹外观特征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体型与颜色:椰子蟹的体型庞大,外壳坚硬,颜色通常为蓝绿色或暗红色,有时带有斑点或条纹,这有助于它们在栖息地中伪装。②.鳌足:椰子蟹最显着的特征是其巨大的螯足,雄性个体的鳌足尤为发达,可用于打开椰子壳。鳌足的力量非常惊人,可以轻松破开坚硬的椰子。③.腹部:与其他寄居蟹不同,椰子蟹的腹部不是柔软的,而是硬化成甲壳,这是它们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④.腿:椰子蟹有四对腿,后两对较长,用于行走和攀爬。
其生活习性特别,简单地说就是表现在五个方面:①.栖息地:椰子蟹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岛屿上,尤其是椰子树生长的地区。②.食性:它们是杂食性动物,以椰子为主要食物,但也吃其他水果、种子、坚果,甚至小型动物和腐肉。③.在在行为上,椰子蟹是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隐藏在洞穴或树根下,以避免日间的炎热和天敌。④.繁殖上,椰子蟹的繁殖过程包括产卵和孵化。雌性椰子蟹会在海滩上挖洞,产下数百个卵,然后守护这些卵直到它们孵化。⑤.适应能力:椰子蟹能够适应陆地生活,但仍然需要回到海洋中繁殖和蜕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椰子蟹因具独特的外观和习性而成为了一种引人入胜的生物,同时也是许多岛屿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椰子蟹的数量正在减少,一些地区已经将其列为保护动物。
椰子蟹以其特殊的生活习性和独特的生态特征而闻名。其主要生活习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外貌与伪装能力:椰子蟹的身体呈现浓重的紫褐色或暗红色,使它们在岩石和树木之间具有极佳的伪装能力。它们的腿和鳌足非常强壮,适应于复杂环境中的移动和攀爬。椰子蟹还拥有一对长长的触角,用于感知周围环境,这对于寻找食物和避免敌害非常重要。2.生活习性:椰子蟹在成年阶段会离开海洋,迁移到内陆树林和岛屿上生活。这一习性与其他陆地螃蟹显着不同。3.迁徙:椰子蟹会进行长途迁徙,通常在春季从海滩上的繁殖地向内陆进发,形成壮观的“椰子蟹大迁徙”景象,吸引了许多生物学家和游客的关注。4.栖息地与食物:到达内陆后,椰子蟹会选择适合的树林作为栖息地,有时会选择空心的椰子壳作为临时住所。它们以椰子的果肉为食,并在树林中寻找水源维持生存。椰子蟹在岛屿生态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会食用沿岸和内陆区域的植物和动物残骸。5.繁殖与保护:椰子蟹的繁殖通常发生在海洋中。雌性椰子蟹会在身体下部孵化受精卵,并携带孵化后的幼蟹返回海洋。幼小的椰子蟹在海洋中度过早期生活阶段,直到长到一定大小后,才会进行成年阶段的大迁徙。
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人类活动和海洋污染等因素,椰子蟹的生存受到了一定威胁。因此,许多地方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椰子蟹的栖息地,限制狩猎和捕捞,以确保它们的种群能够持续繁衍。这表明该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较为丰富,支持着多样化的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