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敲下来的苦槠壳还存着,用这种壳可以染出褐色和深褐色。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全村十几户人家的当家娘子们抓紧时间给纱线上浆,或给织好的麻布练布染色。倩倩自然被要求好好学。
何氏一大早就把浆煮好凉着了,张氏则把牵好经的麻丝通过框筘,分成两层。一头固定在织轴上,一头放在马头上,中间的经线则拉紧分好。
早饭后何氏用大竹刷子给麻线上浆,其他二人帮着接线,在等着干的过程中,倩倩拿着根光滑的竹竿不时地在两层线中间穿过,或抖几下防止粘连,或拉着框筘来回滑动。
等浆都干了没粘性后,才用织轴把浆好的纱线卷起来,牵另一段线再浆。这样一天下来也可上浆二三十丈长,可一次织七八匹长三丈二的布。
第三天天气还是和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人一大早用苦槠壳煮了一锅水,把二匹练好的麻布按衣裳的用量剪成几段,放进去煮了染好,倒在大木盆里泡着。
又提前好几天溶了点蓝靛,里面放上从村里别家舀来的酒糟,放上醋酵好了色,准备染刚练好的两匹麻布。一匹深点的蓝色的,一匹稍浅点蓝色的。待看着颜色差不多才取出,拧干水分摊在竹竿上,待颜色完全变了才取下重新染,最后漂洗干净晾晒。
倩倩又在张氏的指导下给经线接头,花了小半天时间才把前几天浆好的八百根经纱完全接好上了机,练习了一阵子织。三人忙了好几天才将这四匹布染完,连牛都是托人帮着放的。
结果第二天天就阴了起来,傍晚又下起了小雨。何氏感叹:“幸好把布染好晾干了。”
进入十一月后,天气渐冷,特别是下雨后,各家都用火盆向火。加之农忙已过,妇女在家不过纺织绩麻,做过年的新衣新鞋,或者买上几刀楮皮纸给家里人做纸被纸衣以御冬。
过年穿的衣裳因为要去走亲戚或者上街穿,加上一年或者多年才有一件,自然要多花些工夫。即使买不起花绸花缎这类贵的织花面料,棉麻质地的衣裳上也要绣上花朵,或者加上彩色或刺绣的镶边或眉子,还要配上相应的带子、汗巾子、香包儿、钱袋子。
张氏眼力大退,早已不能刺绣,叫倩倩穿好了针,给她缝八月里新买的深蓝格子布做的大袖衫。大琵琶袖收口,加上絮好棉花的里子就可以当袄穿,里子是自家织的窄幅布,拆了里子就是春夏天穿的衣衫。
倩倩在旁边用圆绷子绷着一块绿色棉布,绣着新学的香草八宝花样。布上先画上了几个香袋图案,还有两个包头,她这是准备给张氏和何氏各做一个包头,其他家人一人一个香囊儿。
刺绣是极花工的,所以在乡村但凡看到谁家女子穿的衣裳上刺绣的多少和复杂程度,便知其家境和主妇的能干程度。
香囊对年轻女子来说更是不能少,不仅能避秽,还能遮掩不好的体味,有讲究的人全身要戴好几个,连腋下都会系极小的针囊。当然针囊倩倩还没有系过。
几天后,在纺纱绩麻期间抽空中做的香囊外囊和麻布内囊都做好了。她又想试着给自己做翘头鞋,材料都收集了好久。
这天下着小雨,阴冷异常。天开带着尧寿、禹寿三人同其他几户猎户出去猎野猪。张氏和何氏砻米,柏崽还在上课。
倩倩喂好了猪牛和鸡鸭后坐在火盆边给两个包头用彩线包边,张氏的用黑线,何氏的用栀子染的土黄线,虽然一样的刺绣图案和底色,锁边线不同,适用的人年纪也不同。
等细细地锁好了边,又仔细地观摩了一遍,才放下。到楼上把之前攒的晾干了的排草、零陵香、香附子、香薷、紫苏叶子、薄荷、藿香、干桂花等取下来,长的先用剪刀剪成细段,跟买来的檀木屑一起放在簸箕里,靠着木柴烧完后的红炭火的热量烘去潮气,然后一股脑地倒进屋檐下的石臼里,提起石锤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