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唐昭宗倒也是不错,只是生在那个时间段,终究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啊!如果按照天幕的说法,这唐末的一切乱象根源,似乎都可以归咎到经济秩序崩溃,土地兼并,贫富差距过大,以至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啊!”
回到宋朝的赵匡胤感慨道。
一旁,赵普也是立马应和道:“最根本的原因是这样,不过藩镇割据的威胁却不能只通过经济改革就能消除!”
...
赵匡胤和赵普的对话,出现在天幕之上。
很多的皇帝,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东汉末年,汉献帝沉吟道:“经济秩序崩溃,土地兼并,难道解决这些问题,还不能挽救一个王朝吗?”
...
宋度宗时空,有点傻的宋度宗看向文天祥道:“丞相,您看呢?既然知道根本问题,为什么就不能直接从这方面入手,解决所有问题呢?”
文天祥想了想道:“陛下,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是不会配合改革的,他们会阻拦,这股力量会很强,强大到足以天翻地覆。
所以,很多时候,虽然我们看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下手的原因。”
...
明末,崇祯时空,崇祯道:“还好,还好,要不是天幕出现,朕根本意识不到这些问题。现在幸好是有岳元帅为朕坐镇京城,戚继光元帅守卫边关,还有李自成,张献忠将军去打击那些权贵富豪!”
...
【唐昭宗李晔继位之后,不甘心曾经辉煌的大唐就此没落。
为此,他开始苦思冥想想要解决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问题。
但是此时的藩镇割据,那就跟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一样,各大节度使之间不断的打来打去,争抢地盘。
虽然他们名义上都还是朝廷的臣子,但是朝廷的命令?
不好意思,对我有利,那我就听,对我不利?信不信我来干你?
同时,唐朝的宦官也是很牛逼的,掌握着神策军,比汉朝那些什么十常侍不知道牛逼到哪里去了。
甚至皇帝的废立,都要看宦官的眼色行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昭宗开始了自己的施政之路。
在经济上,他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风气,主动削减宫中开支。
当然,这种行为,从后世角度看来,只能说其行可嘉,其行可悯,但没有触及根本问题所在,作用也就是聊胜于无吧。
就像那崇祯一样,你皇帝再怎么节俭,大臣们大不了上朝是穿个烂衣服,下朝立马换上锦衣华服,吃着山珍海味,搂着漂亮小妞,捞着金钱宝物。】
...
“混账王八羔子!”朱元璋怒骂了一声。
“可恶的贪官污吏,朕非要杀尽你们!”崇祯也是怒骂!
“嘿嘿,对于这些玩意,就是不能跟他们讲道理,拖出来一刀剁了!”正在外地带着兵巡查地方,处置贪官的李自成呵呵一笑。
...
【当然,同时李晔还在打击佛教,提倡道教和儒学。
因为佛教和那些王权富贵,文人士子一样有特权,出家了不用纳税!
不过,说实话,有头发谁愿意剃光头呢?
光是减少百姓出家当光头的数量,终究也只是扬汤止沸!
在教育和人才选拔问题上,
李晔重视教育,大力提拔人才,在位十六年,举行了五次科举,并且还严打作弊,强调公平。
在政治上,
为了压制宦官的力量,李晔恢复宰相权力,并增加宰相人数,以此来制衡宦官。
在军事上,李晔从登基开始不久,就在谋划着组建自己的军队,并且派遣亲王典军,试图扶持宗室的力量,来对抗宦官和藩镇。
同时,他也按照之前的唐朝皇帝用藩镇制衡藩镇的策略,试图在这其中找到一个壮大自己的机会。
但是,即便是李晔采取了这样的一些方案,却终究无力回天。
比如说,拥立他上位的最大的权宦杨复恭,李晔用朝廷官员和宦官的矛盾,用宦官集团内部自己的矛盾,虽然是铲除了杨复恭的势力。
但是宦官集团的势力依旧不可小觑,依旧还掌握着很多的军权。
同时,那些朝廷的官员,也不是省油的灯,很多都和各地节度使有勾结。
各地节度使,自然也是不想看着李晔做大,都在想方设法的弄掉李晔手里的军队。
比如在890年,李克用在殴打昭义军节度留后(代理)孟迁和吐谷浑首领赫连铎,结果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帮助了赫连铎,导致李克用手下的安金俊被打得大败。
于是,赫连铎,李匡威,朱温等人趁机要求唐昭宗下令攻打李克用。
权宦杨复恭和很多朝廷大臣都认为不能打李克用,认为这个时候,应该休养生息,让那些节度使自己去斗自己的去,而唐昭宗最开始也接受了这个建议。
但是宰相张濬和朱温关系好,受到朱温的贿赂之后,力劝唐昭宗攻打李克用。
最终,唐昭宗决定攻打李克用,结果却被李克用打得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