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这下,好不容易搞起来的禁军被李克用给报废了,朝廷的实力和威望都再次遭受到了极度重创。
各路节度使也越发的不听话了。
又比如在893年,李晔因为不满李茂贞侵占山南,下令解除李茂贞的凤翔节度使,改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结果,宰相崔昭纬和杜让能不和,崔昭纬直接暗通李茂贞,告诉他,这是杜让能在整他。
李茂贞直接大骂李晔,起兵反叛,攻打长安。
李晔派覃王带禁军去平叛,同时朱温等节度使也是打着帮忙的旗号,派了人协助禁军。
结果呢,一开打,其他节度使的人就全都溜了,留下这几万禁军懵了,人呢?
然后,这支禁军就基本被打得是全军覆没。
李茂贞趁机兵临城下,逼迫李晔解决杜让能等人。
李晔没办法,只能听从李茂贞的要求,并封李茂贞为秦王,中书令,凤翔军节度使兼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务。
896年,李茂贞又来攻打京城。
李晔的禁军不敌,再次大败,李晔只能带着部分禁军仓皇逃亡。
结果在渭北的时候,遇到了又一个军阀韩建派了自己的儿子来迎接李晔,说让李晔去自己的华州避难。
这个情况,不去也不行了。
到了华州之后,韩建便彻底露出了獠牙,他一方面震慑那些朝廷宰相,让他们不敢绕过自己执行任何命令。
一方面当李晔请他主持朝政的时候,他又偏不同意。
同时,他逼迫李晔废除亲王典军的制度,并且强行解除了李晔的武装力量。
接着,他假传圣旨,杀死十一个宗室王,其他的全部驱逐!
而那个被李晔,实际被韩建逼迫驱逐的宰相崔胤,则是跑到了朱温的地盘,并建议朱温营造洛阳,接李晔过来。
韩建一听,不得了,赶忙又对李晔态度变好了一些,还建议李晔重新启用崔胤。
话说,这个时候的唐王朝,虽然已经是名存实亡,但好歹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虽然,没几个人买他的账,但韩建也只敢逼迫李晔改立太子,而不敢把他直接弄死。
因为这个时候的情况就是军阀混战,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你!
经常就是朝廷下个命令,号令各路节度使去殴打其中一个节度使,然后这些节度使蜂拥而上,就去打。
要是这些节度使败了,那被殴打的节度使就攻击京城,又强迫皇帝下令去打自己想打的节度使,然后其他人又跟着新的命令打。
反正就是乱七八糟一锅粥。
在流亡三年后,李晔回到了京城,然后他开始谋划彻底铲除宦官,结果事情泄露,原本分成好几个派系的宦官联合了起来,以刘季述为首,发动兵变挟持李晔,逼迫李晔退位,传位给太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和地方的势力都是坐山观虎斗,都不愿意动。
宰相崔胤经过一番努力,干掉了刘季述等人,恢复了李晔的皇位。
但是,崔胤想要一鼓作气彻底解决宦官势力的目的,还是没有达成。
这崔胤和朱温的关系比较好,之所以能四次上任宰相,也是有朱温的支持,在这一次之后,崔胤又拉拢李茂贞,想要跟宦官对刚。
901年,朱温向关中行军而来,宦官们害怕极了,挟持李晔跑路。
结果李晔又落到了李茂贞的手里。
朱温要来攻打李茂贞,李茂贞向李克用求救,但李克用之前被朱温打败,没来。
李晔劝李茂贞和朱温和解,但朱温不听!
最终,李茂贞被朱温围困凤翔,李晔也一度出现了汉献帝当年的情况,食不果腹,把自己的衣服都卖了,只为了换取一点粮食。
最终,李茂贞投降了,李晔到了朱温的手里。
接下来,李晔回到了京城,朝廷大权被崔胤和朱温掌控,两个人对着宦官大肆开刀,彻底解决了唐朝的宦官势力。
然而很快,崔胤发现朱温的实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于是崔胤和李晔商量,招募一些新军,然后跑路到荆襄,脱离朱温的控制。
结果事情还没开始,消息泄露,
904年,崔胤就被朱温以叛乱为由杀了。
这崔胤其爷爷,父亲都做过宰相,他自己也是有着振兴大唐的志向,只不过他受到父亲的影响,太过于痛恨宦官,同时又过于信任朱温。
以至于最终引狼入室,让朱温这头恶狼彻底掌控了唐朝朝廷。
杀了崔胤之后,朱温就像是董卓附体了一般,当年董卓逼迫汉献帝和洛阳百姓迁到长安。
而朱温就正好反过来。
但是因为洛阳的宫殿没有修好,大部队暂时留在了陕州。
李晔急忙找机会向王建、李克用、杨行密等人求救,但他们都隔岸观火。
没办法,李晔虽然百般拖延,但没有人来救他,只能起身前往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