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因为梦想,所以苦难

小刘与柳总听得迷茫不解,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难以窥见真相的轮廓。

孙总,您的言辞我实难领会,您之前带领团队重走两万五千里长征后,提及的《征途》与《红都国际》项目,我听得明白且理解深刻。然而,这次您的阐述,我为何感到如此困惑?或许是我知识有限,难以触及您的深意。您是否在讨论房地产项目?还是在推广文化知识?柳总疑惑地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亦是如此,孙总。此次的议题我感到颇为模糊,您想要传达的是何种理念?是关于新项目的构思,还是有其他深意?请您用更直接的方式表达,是否与我们正在讨论的资本主义复兴的历史有关?小马连连点头,连续三次表示认同与疑惑。

非也,我接下来要讲述的,需从我的一个梦境开始。我将大致的构想梳理了一番,旨在复兴古老文明的精髓,将其融入现代商业的框架之中。房产是肉体,商业则是流动的血液,这只是我的初步构想。我渴望重建昔日的西域之路,即那着名的丝绸之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道路,而是一条通商之路,货物流通的动脉。我们曾经的繁荣被沙漠所掩盖,我们应当寻找曾经的起点,哪怕只是那“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之地。通过我们几代人的努力与发展,我们可以逐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先制定一个五十年的长期目标及总体规划,但精神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这一代人先奠定一部分基础,让下一代人继续前行,这样,我们便能重现这里的辉煌,让中华大地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片广袤的沙漠,不应当成为我们文明的终点,我们的文明应如钢铁般坚固,而非由沙粒堆砌而成。孙红军深情地述说着自己的愿景。

当然,今晚是我们闲暇之余的闲聊时光,并非针对项目的正式讨论。我仅想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孙红军微笑着补充道。

但是,孙总,您需要明确,我们所涉足的房地产领域在大西北这片热土上,究竟有着怎样的购买潜力与市场前景?或者说,我们目前的努力,即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投资回报而言,这究竟能否带来实质性的意义?这确实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柳总,您跟随我近十年,深知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因此我们都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

柳总皱了皱眉,说:“能否提供一些基础资料供我们参考?对于您刚才提及的内容,我确实有些迷茫。”

小马也附和道:“是啊,孙总,刚刚您说的那些,我真的没能完全理解。”

孙红军微微颔首,答道:“当然可以。我已经派遣团队去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了。你们听说过楼兰古国吗?”

柳总点了点头,回答道:“听说过,但确实未曾深入了解过。”

好的,让我再深入地为你们描绘楼兰古国的历史画卷。孙红军先生,他的叙述如同历史的长河般流淌不息:

据《史记·大宛列传》与《汉书·西域传》所记,早在2世纪之前,楼兰就已声名远播,作为西域一个璀璨的“城廓之国”。其地理位置优越,东连敦煌,西北抵焉耆、尉犁,西南则延伸至若羌、且末。在那遥远的古代,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正是从楼兰这里分流。楼兰之名,更是源于遗址中出土的瀚文文书,其上用“楼兰”的佉卢文对音,被称为“库罗来那”。

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等曾多次涉足这片神秘之地,进行盗掘。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的学者才正式展开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

楼兰古国,位列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曾是汉朝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公元前77年,西汉的勇士、杰出的外交家傅介子,更是以其英勇之举,改变了楼兰的命运,将其国王杀死,并将国名改为鄯善。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遣的军队驻守屯田。

古代楼兰的记载,主要基于《汉书·西域传》、法显的记录,以及玄奘的游记。其中,《汉书·西域传》详尽描述了鄯善国的历史:“鄯善国,本名楼兰,国王治理的扦泥城,距离阳关一千六百里,距离长安六千一百里。其国户口数为千五百七十户,人口一万四千一百人。”法显则描述了其地的风土人情:“土地崎岖贫瘠,百姓的服饰与汉地大致相同,但以其独特的毯褐为异。国王崇尚佛法,国内有僧侣四千余人,皆修习小乘佛法。”而玄奘三藏,在他的游记末尾,仅用了简短的文字提及:“从此地向东北行走千余里,便抵达了纳缚波故国,也就是曾经的楼兰之地。”

“哦,我曾经在历史书籍中略读过这段内容,但并没有深入钻研。然而,你刚才提到的关于大楼的架构与经济区的话题,确实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我在一次课堂上对此有过接触。真正的文明,无论是大陆文明还是河流两侧的文明,都有其独特的渊源。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往往以海洋为纽带,但其中也不乏强权与掠夺的影子。桥梁的设立虽多,但它们并不完全代表着人类共同体的理想,而是更多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竞争格局。那么,在这其中,我们是否能捕捉到某些潜在的商机呢?”刘总插话道。

接下来,我将继续为你们详述这段历史,希望通过我的讲述,你们能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孙红军接着说:“西汉初期的楼兰国,它时常成为匈奴的眼线,又时常归附于汉朝,巧妙地在这两大势力间维持其政治生存。当汉武帝初步打通西域时,使者们的往返都需经过楼兰。楼兰多次为匈奴提供情报,甚至攻击西汉的使者。为了惩治楼兰,汉武帝出兵讨伐,作为降服的标志,楼兰王子被送往汉朝作为人质。与此同时,楼兰也向匈奴送去一位王子,以此表明在匈奴与汉朝之间,它将保持中立。”

小主,

在此之后,当汉远征军对匈奴的某个属国发起攻击时,楼兰王却选择与匈奴勾结,秘密在国内布置匈奴的伏兵,这一行为严重触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决定再度挥军讨伐楼兰,大军直捣首府扦泥城,面对汉军的强势,楼兰王惊慌失措,即刻开启城门,向汉武帝表示悔过。汉武帝则命令楼兰王严密监视匈奴的动向,确保边境安宁。

然而,公元前92年,楼兰王不幸去世。汉朝遂召回在汉作为人质的王子回国继位,但王子深感悲痛,不愿轻易离开汉朝,最终由其弟弟继承了王位。然而,新王在位时间不长也去世了。匈奴趁机扶持了曾在匈奴国内作为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王位。在这之后的两三年间,汉与匈奴之间并未发生大规模冲突,表面看来一切平静。

楼兰国境紧邻玉门关,汉朝的使者常常穿越这个关口前往西域各国,而必经之路便是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这片沙漠常受风沙侵袭,流沙被风卷起,形成如龙般的形态,让行旅之人迷失方向。汉朝要求楼兰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以确保使者安全,但匈奴所立的新王却拒绝服从这一命令,这导致了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汉昭帝派遣傅介子杀害了这位新国王,并在汉朝做人质的王子被召回楼兰,继承王位,并将国名更改为鄯善。

汉朝为了确保西域的稳定,派遣部队驻守楼兰境内,将原楼兰王城作为重要的屯垦戍守之地,从而在对抗匈奴和西域各国时取得了主动权。

孙总,关于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你认为是他们南迁了,追随黄河的流向,最终抛弃了这片曾经繁荣的土地?还是他们选择了向北,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最终到达了欧洲?但欧洲的文化与亚洲迥异,柳总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人的特征与环境紧密相连,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的体貌特征确实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逐渐变化,小马补充道。

关于楼兰古国的消失,我们确实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来证明是他们主动放弃还是环境迫使他们离开。或许,是土地的贫瘠与人们的安逸选择共同导致了楼兰的消失。但南方的繁荣与安逸,又是谁创造的呢?柳总继续追问。

我觉得是商业,因为北方的商业很发达,货物短缺,北方就去南方找货物,这样慢慢地发展就形成了南方的安逸,小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