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鼓吹之矛

且隋 玄武季 2697 字 1个月前

现在,终于有一个渠道,通过走群众路线的方法,达到军事战略上统一的目的。

严而不教,易生对立和矛盾。

阿布,可一点也不想要萧墙之祸。

还有三天,就要到正月初一了。

阿布准备举办自己穿越以来最盛大的一次除夕晚会。

去年这个时候,刚刚和高句丽止息干戈,阿妈和娥渡丽尚在陀太峪,自己带出来七八百口重影种子,杨柳湖还是日渐没落……

去年的除夕夜,记忆犹新,有点寒酸。

杨柳湖,大红灯笼,跳舞唱歌,除了第一届集体婚礼还有点样子,就啥也没有了。

陀太峪,喝酒、吃肉、篝火、舞蹈、守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平冈川,双喜临门,小郡主眼睛亮了,聘定下了……

王都城,强颜欢笑的高大元,被血洗案煎熬……

今年的除夕晚会,怎么过?

今非昔比。

今年,可谓是人才济济。

搜影,在这之中可,可谓功劳不小。

在从那些中原地区采买回来的女子中,在从那些不断逃难过来的室韦人中,甚至是那些随着商队来到粟末地讨生活的流浪者中……

其中,多有不乏身怀绝技、能歌善舞之辈。

草原歌手、中原女讴者、中原舞者、中原乐者、萨珊杂技艺人……

十月份的时候,搜影竟然从中原建康一带,弄来了前朝一整支流落民间的清商署小团体,清月坊。

虽然这些男女,年龄都有点大,颜色有点衰,但贵在人家系统完整、组织严谨。

也不知在强大的大隋管理之下,这帮人在民间,又是如何苟延残喘、存在下来的?

阿布大喜。

有了正规的组织,一切都好办。

阿布会同礼部的老大狐,亲自接见了这个叫清乐坊的班主,清月散人。

听了这位都快五十岁的老女人一番话,阿布才明白,这清商署的来头还不小。

清商署,是曹魏时期的俗乐舞机构。

乐官名为清商令,属于光禄勋领导。

清商署下属好多分支,有俗乐舞、鼓吹乐、杂技戏、俳优戏、俗讲书等。

他们这帮人,原是前朝清商署中的一支俗乐舞班子。

可在前朝楼崩塌之后,她们这帮人中,除了那些年轻貌美的被新朝带去了长安,余下的都被无情遣散。

可这些在籍的乐人,除了会点乐舞歌戏,其他的全无度日的技能傍身,再加上年老色衰,生活异常困顿。

无奈之下,于是又自发团聚在一起。

组成了一个流落四处的清月坊,专门游走于寺庙、商埠之地,靠卖艺为生。

好在文帝的新政并不严苛,终留给了这批被时代抛弃的流落艺人,一丝机会。

虽然活得不宽裕,但也能面前度日。

只是近年,广皇帝在民力上越发恣意。

民间艺伶,日子更也不好过。

眼见捉襟见肘、连锅都快揭不开的时候,接到阿布密令的搜影三支队,找上了清月坊。

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偷偷动了行程。

他们沿着新开辟的海路,坐着粟末人自己的商船,竟然安安然然地将清月坊全部打包,搬回到杨柳湖。

“清月班主,以后就要叫你团长了!”

阿布和这位清月老班主聊了半天,便将自己的意思讲给她听,然后又交给她一份委任书。

“多谢少主厚爱,老身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您的重托。”

容颜不再、仪态仍存的清月,款款地应道。

阿布透露了自己将成立一个宣传演出团体的想法。

按照他的意思,这个团体将荟萃粟末地所有艺能之辈。

该团体,将根据政府和军队的需要,宣传新政,弘扬新风,匡正三观。

而这个团体的业务负责人,就是清月散人。

礼部侍郎狐,亲自担任团长。

清月散人,担任副团长,主抓业务。

这个团体,叫德义团,直属于礼部。

德义者,道德,信义。

赏罚得当,从善去恶。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云:

“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从取名上就可以看出,阿布已经开始在粟末地民风、军风、教化上发力。

德义团现在最大的任务,除了重新搭建架构、充实人员、补齐设备之外,就是准备庚午年除夕晚会。

阿布对狐和清月,提出了总体要求。

欢乐,通俗,向上,杂糅,创新。

欢乐,就是要让观看的人高兴。

通俗,就是让人喜闻乐见,听得懂、看得懂。

向上,就是宣扬美好、奋发,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