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郭夫妇都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二人半年前下岗,刘原本是一名厨师,两人下岗也才四十来岁,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活,自然不甘心天天在家待着。
彼时听说有人在胡同里开小饭馆,生意不错,于是动了心思。
但两人都是老实人,遵纪守法,虽然迫于生活,但心里还是有些怕的。
刘以前曾给领导做过饭,就去向领导请教。
......
夫妻俩走在胡同里,手里拿着营业执照,像是捧着一堆金子一样小心翼翼。
和来之前两人还有些惴惴不安,形成鲜明对比。
夫妻俩已经决定,回家就弄个相框,把它挂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
“回头得好好感谢人家,要不是人家,这事儿可没那么容易......”
“是啊......”
......
两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两人离开的第二周,就有一个光头大个子,拿走了第二张特批营业执照。
......
开饭馆是见不得光的事。
但从1979年9月19日这天,一切开始变得渐渐有些不一样。
1979年4月,首次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
1979年,9月19日,
《京城晚报》在头版正中间的位置刊登了一条大新闻,标题为:“本市城区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饭馆今天开业”。
小主,
这个消息一时间轰动全城,并随后向全国辐射,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第一家个体经营的饭馆开业!
这也标志着,餐饮行业正式开始进入私有制时代,后世遍及大街小巷的餐馆的是时代,自此拉开序幕。
作为改开后第一家饭馆——先吃螃蟹的的人——悦宾饭馆的开业,自然也享受到了不一般的待遇,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
首先是泼天的流量。
在悦宾饭馆开业前,《京城晚报》的记者接到通知,亲自来到东城区翠花胡同采访,拍照,为饭馆免费在全京城打了一次广告,也给餐馆的之后的生意,狠狠带来了一波流量。
其次是全社会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第一家饭馆的意义,并不只是饭馆老板是否赔本的问题,还关乎着相当一部分人的颜面,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
对于这全国第一家餐馆,上面是百般呵护,各部门一路绿灯大开,银行主动上门给贷款500元,国营卖冰箱的甘愿主动打骨折,将1400元的冰箱,400元低价出售。
全国的眼睛的都在了这一个个小小的餐馆,任何一点错都是不容许的。
这一刻,翠花胡同这个只有五六张桌子的小餐馆,不再仅仅是一家餐馆,它还意味着改开政策的落地。
......
当然,有好的就有坏的,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事情也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
悦宾饭馆开业后,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比如,最大的一个难题是,没有客人上门。
像后来媒体上描述的,“晚报新闻一刊登,举城哗然,无数好奇之人慕名而来,餐馆一时间人满为患。”这种情况事实上并没有出现。
真实情况是,不少人在门口徘徊,却没有路过,却没有一人敢进来的。
手艺自然没问题。
究其原因,还是客人们有所顾忌,不敢上门。
经历了二十多年公有制的人们,面对这个时代第一家私人饭馆,就像是古代人看娼妓一样,暗地里可能很喜欢,但明面上,都是一副正人君子,避之不及,看到了嘴上还要嫌厌地骂上两句,以示清白。
正常来说,如果一个饭馆没有客人肯定是开不下去的,但话又说回来,悦宾饭馆毕竟不仅仅是一家饭馆,它还是一次伟大的尝试,犹如两千年前的商鞅立木为信一样重要。
这么重要,没有客人当然不行,没人不就倒闭了嘛,于是下面很多懂事的人就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饭店开业的前几天,虽然没有客人,但靠大量的群演和便衣上门撑面子,饭店终于还是度过了开业期,成功开了下去。
除了没有客人上门,悦宾饭馆还遇到了其他问题,比如,受人排挤,被人唾骂。
即使上面大的会议已经开了好几次,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二三十年的观念是难以扭转的、
在以前,家里种棵葱都是要被惩罚的,现在居然有人公然开饭店,还上了报纸,这还了得?
荒唐,岂止是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