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真的这么重要吗

上官仪因为被度厄大师比下去,就想马上说回去,可是他才二十岁,他就是再神童,也得听过看过,才能反驳。

上官仪在一边坐着,皱眉沉思,就是不知道怎么反驳。

度厄大师驳倒了上官仪,就拿起桌子上的茶杯轻轻的吹一口,然后品起茶来。

他毕竟是得道的大法师,不能和二十岁的上官仪斤斤计较,咄咄逼人。

但李恪这会儿来了精神,他以前也听说过无为而治,但一直以为是什么都不做。

既然今天聊到了治国,那李恪就来了兴趣。

“既然度厄大法师说了无为而治的好,那本大王想问问,无为而治又有什么不足之处?”

度厄大师在内的四人,都看向了李恪。

四人都对李恪的这句话有点诧异,因为现在不是辩论,一般人也不会说别家的不足,这是给对方面子。

就在度厄大师在那里想着,怎么委婉的说出来的时候,李恪却不等度厄大法师回答了。

在场的五人里,除了李恪之外,四人的经历和学识,多少有点杂。

上官仪因为早年经历,所以他的知识涉及了儒学、佛学、官学。

渡厄也因为自己是官府寺庙的主持,他涉及佛学、官学。

法琳因为早年当过道士,所以涉及道学、佛学、官学。

从三人说话的方式,不难看出三人不管是儒学还是佛学、道学,最终都是涉及了怎么管理百姓,治理天下。

但李恪大王是上辈子穿越而来,他的脑子里全是科学、实用学。

李恪大王干什么都讲究个实用,不是实用的都不弄。

所以李恪马上提出:

“如果一味的无为,那百姓的生活怎么办?怎才能让百姓好起来?穿好吃好?

难道百姓就天天种地,纤夫就天天拉船吗?他们为什么不能去追求更好的?

为什么朝廷不能主动去引导百姓,干更赚钱的事情?

如果他们主动去追求更好的,那岂不是跟无为而治背道而驰了吗?

既然法琳大法师你说,无为而治是要先了解情况,顺应自然,那是不是意味着,必须等要打仗的时候才组建军队?

必须知道别的国家对大唐有野心了,才能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