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听完,狠狠的瞪了卫子康一眼,暗恨他又蹦出来挑事,将士不过就是卑贱的奴隶与百姓,他们生死有何干系。
他恨这个卫大司马,若不是他横加阻挠,他早已趁摄政王出征之机,坐稳皇位。
若不是他在朝中与丞相对立,死命的征调粮草,支援摄政王,他早已设计借韩军之手将摄政王除去!
这个老东西就像个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但这个卫大司马,掌有三十万京都守备军,统军有方,智计频出,且治军甚严,又是名武皇巅峰的强者,不是他区区五万皇室禁卫军能对付的,在朝中更是无人敢惹,无人敢碰。
“启奏皇上,摄政王新法中,以封地亩数计税,数额太过巨大,这十年战事,我陶氏封地的百姓十不存一,良田无人耕种,实难拿出摄政王所要求的税赋”
吏部尚书陶兴面露难色的上前启奏。
陶兴乃陶家家主陶广义的长子,当年陶氏先祖配合高祖皇上打下燕国江山,封为伯侯,子孙世袭爵位,其封地正是燕国东部边境区域,此次韩国来袭,陶氏封地首当其冲,损失严重。
“启禀皇上,我武氏封地也损失巨大,同样拿不出摄政王所要求的税负。”
工部尚书武越杰,也紧跟着站出启奏。
武氏与陶氏相同,都是跟随高祖创立燕国的重臣,其兄长武越皓世袭伯侯爵位,武氏封地在东北,与陶氏封地相连,战争中也有所损失,但并不严重。
皇上此时心里乐开了花,徐丞相,武尚书,陶尚书,燕国五大世族三家起来反对,我看你摄政王如何面对,于是不准备出言,神情轻缓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他们争斗。
摄政王双眼微寒,阴翳的面孔,愈发沉重,整张脸像一个黑布,给人一种无法窥探的压抑,沉声道:
“武尚书,陶尚书,你两个家族,在东北区域的山脉,联合开采下品灵石矿脉,封地百万亩良田,无人耕种,都已荒废经年,怎么,你们现在是想开垦良田,不开采矿脉了吗?那也可以,就请将下品灵石矿脉的开采权交给国家吧。”
矿脉开采,本应受工部管理,朝廷拥有开采权,陶武两家,仗着爵位和职务便利,硬生生的将开采权把持到家族之中。
皇上为了笼络他们,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横加干预。
此时二人听到摄政王阴沉的语气,面色微变,这绝对不可以,良田一年才能收入几个金币,灵石矿脉才是他两家的立族之本,如何肯交出!赶紧闭口不语,只能暂时同意按新法上缴税赋。
但他们都心生怨怼,不禁权衡利弊,暗自琢磨,税赋虽然比往年多出了两三倍,但那点钱对整个家族而言,九之一毛,并不算什么。
唯一可怕的是,摄政王要取消私兵,免除徭役,更改农田制,没有私兵,他们拿什么保护家族,没有徭役家族如何开采矿脉,没有公田,家族的粮食又怎能无偿获得!
况且现在战事已平,家族当年所出之兵,皆不准返回封地,家族的战力已经锐减了一大半,他们在燕国的地位也已受到不小的影响。
摄政王的新政法令,对他们这种拥有封地的世族,打压的太过厉害,因此他们必须站出来反对。
但摄政王今日似是很霸道,根本不给他们反驳的余地,他们只能暂时忍耐,回族后再行商议。
“徐丞相,你西方封地,这些年无战祸袭扰,可谓是风调雨顺,你又为百官之首,对朝廷税诏可有异议?”
徐丞相暗骂,好你个奸诈的摄政王,你居然拿税金要挟我通过你的新法,你不还回我族所出兵甲也就罢了,还想取消私兵,让你皇族在燕国一家独大,老夫岂能如你所愿,旋即道:
“回禀皇上,为缓解国库空虚,我徐家愿奉新税诏,但祖制不能更改,兵士必须还回家族,世族也必须获得封赏,世族封地皆为边境之地,没有私兵如何能抵御外敌,决不可废其制,否则燕国将会大乱,实有亡国之危,还望皇上定夺。”
徐老丞相义正言辞的一番话,说的众大臣都随声附和。
他决不能让摄政王实行新政法令,这些年他偷偷扩充的土地,难以数计,若新法实行,他那些土地就得还回,徐家实力会锐减,他必须全力阻止此事发生。
皇上心情又是一阵大快,他最想看到的就是摄政王与各世族失和,他好从中拉拢获利,扳倒摄政王,夺回兵权,于是推波助澜的道:
“皇兄呀,列位臣工皆为我燕国忠臣,所谋甚远,皇兄所出的新法,应尚不完全,我们合议后再定夺如何…”
这是摆明要与世族站在一起,共同反对推行新政法令!摄政王岂能给他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