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成认真规划了这寥寥几台计算机的分配去向。
一台将优先配备给大西北某军事科研单位。
那里正负责一个极其重要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数值计算与仿真,对计算能力需求极大。
这台计算机的加入,将为他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小主,
一台将送给科学院相应的研究所。
他们正在开展一些前沿科技攻关项目,同样迫切需要强大的计算支撑。
这台计算机的配备将大大提升研究效率。
最后一台,赵学成决定留在轧钢厂自身使用。
他这里也有许多重要的研发任务需要算力支持。
况且,靠近计算机还可以方便随时修改改进,发挥更大威力。
3-4台对于当前的种花家来说,无疑已经是极大的富足。
这些计算机的加入,将在航空、电力、科研等多领域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帮助种花家尽快赶上世界科技潮流。
想到这里,赵学成不禁满怀热情。
他相信,就算只有几台,先进计算机的加入也将开启种花家科技进步的新纪元!
它们所创造的巨大价值,远远超过它们的数量。
于是,赵学成立即着手安排,经过精心设计,赵学成终于完成了第三代计算机的详细方案。
这份方案涵盖了从芯片、运算器到外围设备的各个部分,可以说已经做到了完备的地步。
拿着这份计算机研制方案,赵学成准备亲自去拜访工业部的领导,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集中全国可用的资源,启动这项重大的国家工程。
下午,赵学成就来到了工业部大楼。
他先去了工业部长的办公室,向其汇报了计算机研制的进展情况,并表达了想要启动这项工程的想法。
“部长,我这已有第三代计算机的详细研制方案,它将使我国计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但是要实现量产,仅靠科学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层面进行组织和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