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不可或缺

张浩原来以为收音是很简单,可是自从当王慧告诉他那些理论以及在准备的时候,张浩才知道关于收音的细节以及还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当时王慧就告诉张浩,收音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视频拍摄还是张浩他们音乐行业的收音。

王慧明显看出了张浩有兴趣,所以当时我很耐心的教着张浩,同时也让他跟着自己一起购买器材和布置。

王慧在布置的时候特地告诉张浩;“访谈节目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收音,收录到的声音信息量远比画面更有价值。”

“如果收录的声音当中又是混响或者就是穿插着各种噪音,绝对没有几个观众能坚持住几秒。”

王慧告诉张浩,如果想减少混响或者减少回声,解决方法就是增加软包,就是在房间里面布置吸音棉,泡沫垫等。

而张浩的家之前因为装修,所以大体上都是采用这些作为建筑器材的,尤其是直播室和客厅。所以最终王慧才会决定在张浩家客厅进行采访。

之所以选客厅,一是因为直播室里面的环境太复杂,而且田丹琳张浩里面的观众对这个场景太过熟悉了。

而是客厅的空间更大,光感也更好,同时收音条件也很好。

张浩家的客厅的隔音是全方位的,墙上和吊灯都是用了吸音棉和泡沫板进行的阻隔,就连脚下也是被木板,泡沫板进行了覆盖。

但是为了让访谈地方的回声和噪音减至最少,王慧最后还买了一条毛毯,最终经过三人共同的努力,铺在了客厅这里。

这些措施直接在物理上杜绝了张浩家各种噪音混音和回响。

而在录音和收声的时候,张浩的两个麦克风虽然收音非常好,但是那么大的两个麦克风太显眼了,在访谈中太突兀了。

随后王慧又买了一支枪式麦克风,使用时就让它架在头顶斜上方45度,距离说话人发音部位40cm~50cm的位置,张浩试过之后觉得真的非常的棒。

怪不得张浩在《好声音》和《歌手》的舞台以及和王博参加各种节目的时候,会发现各种舞台的上方会有那一些倾斜着不同角度的录音棒,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有人工举着这些。

此时张浩才明白,原来是起到收音作用的。

但是因为访谈,王慧最终还是忍痛自己又买了一个领夹式的麦克风,录音也变得更好,同时也更加的隐蔽,而且双方进行交流的时候也更加自然和顺畅。

而在那段时间里张浩也向王慧请教了许多关于录音的知识,王慧虽然懂的也有限,但是比张浩那时懂得多多了,而且王慧的导师们也是她坚强的后盾。

张浩之前就有过想录制大自然的声音和素材的想法,在得到了王慧的帮助和指导之后,张浩也算是如虎添翼,让他能够更好的录制素材同时让效果也变得更好。

王慧在直播三人组当中存在感是最低的,甚至很多系列节目仅仅只是打辅助,做幕后,但是王慧也是三个人当中最博学的,学习能力最强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

王慧的性格非常的好,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亲和力十足,虽然长相没有那么的突出,但是仍然是好看的,耐看的。

很多时候张浩就在想,即使自己和王慧很多方面都非常的相像的,找到了一个自己认定的目标就努力的去做。

在这个团队里面,他们两个人都没有田丹琳那样绝对的乐器天赋,他们两个人也没有田丹玲那样强大的亲和力,但是他们两个和田丹琳相同的就是对理想的追逐。

我们三人都是认死理的人,他们虽然不觉得靠努力就能成功,但是却一直在努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