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文武之争(三)

“甚合,甚合!”蓝智拍手喊道:“云牛!快用银壶煮这冰川雪水,一会儿再冲茶来喝……诶呀,我这口水都流出来啦!哈哈哈哈……”

众人见蓝智这般样子,也都哈哈乐出声来,蓝仁不禁感慨道:“一碗好茶,不知倾倒多少高人雅士,或诗、或词、或赋、或文、或书、或画,品出的茶味、茶韵、茶思、茶理何止千万,直至今日仍让人回味不尽。没有好茶,宛如无米之炊,纵然巧妇,亦难为之。上好之茶,若无好水佐之,则如没有沃土的种子。茶、水俱佳,如无好壶,同样无功。此外,还需懂茶之士、精湛茶艺、旷达胸怀、良好意境,方能将茶之妙趣推至极境,便是如现在这般,真乃天意所至,美哉妙哉!”

众人听了都是欣然点头,这诸多巧合于此时此地竟能凑在一起,却实非人力所为,实乃天意所至。不多时,茶汤冲好,众人纷纷闭目细品,陶醉于那无声之中,竟是大气都不敢出。

“这冰川雪水……”蓝孝悌忍不住开口说道:“怎么喝起来还是这么烫嘴!”

“哎……”蓝仁无奈的叹了口气,道:“这好好的意境就被你这丫头生生破坏了。”

“哎……”蓝孝悌也学着大爷爷的样子叹了口气,道:“可惜莫叔叔千里迢迢背来的水,被我这般不懂茶之人喝了,真是浪费啊!”

“怎会浪费呢?”莫有才笑道:“这茶原本就是一味治病的良药,配上这冰川雪水,便能消痰化气,医治痰火之症,即便无病,还有延年益寿之功,这‘茶’字上面的草字头为廿,就是二十,下面可拆为八十八,加在一起便是一百零八,所以说喝茶得茶寿,这茶寿就是一百零八岁了。”

“哈哈哈!”蓝孝悌高兴的拍手道:“大爷爷、二爷爷、阿牛哥,那我们喝了这茶就都能活一百零八岁了!诶呀,阿牛哥啊,我们今后还有一百年可活,这么长的日子该如何打发啊,真是伤脑筋!”

“你这娃娃,还有嫌自己命长的!”蓝智笑着嗔道:“这茶与水的关系确是至深,不同的茶用同一种水冲泡,或者不同的水冲泡同一种茶,甚至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水冲泡,其效果往往各有千秋,甚至是大相径庭。刚才提到苏轼所作诗文,用雪水煮茶,便可看出这苏轼饮茶极其看重水质,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故事那!”

“太好了!”蓝孝悌赶紧拉了拉吴云牛,高兴的说道:“阿牛哥,又可以听故事了!”转头对二爷爷催促道:“二爷爷,快讲给我们听!”

蓝智捋了下胡须,慢慢道来:“这苏轼一生嗜茶,在他刚入朝为官时,没想到朝中宰相王安石也是茶道中人,两人品茶论道起来极其投缘,这王安石常年有痰火之症,便请在黄州为官的苏轼来往长江三峡时,顺便从中峡给他带一瓮水,用来冲泡那阳羡茶。苏轼自是答应,不到月余便亲自将水送至王安石府上,王安石非常高兴,便留苏轼在家中一同品茶,可当侍者将新泡之茶捧上之时,王安石一见茶色,顿时皱起了眉头,道:‘你这水是从哪里取来的?’苏轼回答:‘中峡。’王安石摇头道:‘此水是下峡之水,如何假装是中峡之水?’苏轼大惊,脸红着问道:‘您是如何分辨出的?’王安石笑道:‘上峡的水,水性太急,下峡的水,水性又太缓,只有中峡的水是缓急相半,中和相当,这在古书上有明确记载。故而用三峡水烹阳羡茶,上峡之水,茶味太浓,下峡之水,味又太淡,唯有中峡之水,才不浓不淡,恰到好处。你看这茶,茶色半晌才开始出现,这不明摆着就是下峡之水吗?’原来苏轼在过三峡时,完全被两岸鬼斧神工般的景致所迷,深深陶醉其中,待其回过神来,船已至下峡,便急忙装了下峡之水,妄称中峡之水。可王安石的一双慧眼和丰富学识,让苏轼叹服不已,随即离席,诚恳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