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不战进并州

不会卫所的守军都跑了吧?

和碧云有着同样感觉的孙大将军,神色凝重地站立着,探路回来的斥候所带来的消息,无疑证实了他先前的判断。这里原本应该戒备森严的卫所,此刻竟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寂静而诡异。

而且从现场留下的痕迹来看,他们离开的时间并不长,最早也就是在昨晚半夜时分。因为昨天白天守在这里的斥候回报说,一切看起来都与以往没有区别。

小主,

“冯而永,真特娘的烂泥扶不上墙,枉费朝廷一番栽培。”说话人摇头晃脑,满脸不屑。

“老吴,您难道觉得不战而胜,兵不血刃地拿下城池不好吗?”另一人似乎对老吴的看法有些不解,提出了反问。

“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是骨气问题!”老吴瞪大了眼睛,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慨,“你说这样的人,身为大州刺史,还是冯皇后的胞兄,就这德性,在我们孙家军里,别说三天,恐怕第一天就得被军法处置了……”

“老吴说的对,这玩意,简直就是我们军中的耻辱,若是让他混进我们孙家军,那还了得?”旁边一人接过话茬,同样是一脸鄙夷。

“他们一定没长……”

听着军医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越聊越忘形,眼看就要带出些不堪入耳的黄料时,突然被旁边站着的一人给拉住了衣袖。那人轻轻摇头,示意他们注意分寸。

虽然碧云一行人都身着男装,可是最开始和碧云他们学习过金创药制作的几位军医心中跟明镜似的,知道她们实际上是女子。这次过来也是为了制作金疮药,他们对她们的能力很是赞赏的。

又是大将军的亲眷,因此,自然不愿让她们听到这些不堪入耳的话语,以免坏了她们的名声。

大约半个时辰后,大军再次整装出发,此次行军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不少,士兵们士气高昂,步伐矫健。按照大楚的计量,三十里为一舍,这也是军队日常行军一天的标准距离。从宁武关到并州,按常理需要六天多的时间,但孙家军纪律严明,士气如虹,竟只用了六天便抵达了并州府。

此时的并州城,城门大敞,丝毫不见备战之态。守城的士兵们不仅没有进行任何阻拦,反而列队整齐,城门大开,并州府大小官员站在前排,以一种近乎隆重的仪式欢迎孙家军的到来。城中的百姓也纷纷走出家门,夹道欢迎,城中的富户更是献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有珍贵的药材、上等的绸缎,还有各式各样的美食,以此来表达对孙家军的敬仰与欢迎。

整个并州城洋溢着一片祥和与喜悦的氛围,仿佛预示着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看着这一切,碧云心中五味杂陈,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这种感觉既无奈又讽刺。这冯刺史的行为,实在太过不堪,竟然在局势动荡的关键时刻,只带走自己的嫡系部属,而将并州府内那些忠诚勤勉却不属于他派系的人统统抛下,自己则一跑了之,毫无担当可言。

如果是鞑靼南下,这是妥妥的灭国行为,一点不做抵抗,你要便给你,只要我活命就可以。

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一位毫无忠诚与担当之人,此人竟是皇帝重用的大楚栋梁之才,这一事实更让碧云心中唏嘘不已。

父子一脉的糊涂,不然浩哥他那糊涂爹怎会如此偏爱武浩霸那个糊涂蛋。

提及历史,李渊从太原起兵,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克长安,整个过程不过用了五个月的时间。相较之下,不知大舅舅若是从并州出发前往长安,又会走上多久呢?浩哥能不能坐上那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