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宣威火腿

他们与供应商们你来我往,凭借着诚恳的态度、充分的准备以及恰到好处的谈判技巧,在一项又一项物资的采购协商上达成了诸多初步的共识。

每一次握手与微笑都让他们离成功更近一步,王保红甚至都能预见到这些物资充实供销社货架后的繁荣景象。

然而,当话题触及到宣威火腿的需求量时,那原本轻松融洽的气氛却好似被一阵寒风骤然吹散,瞬间变得凝重压抑起来。

会议室里的温度似乎都下降了几分,原本流畅的交谈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像是被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住了言语。

不管王保红他们怎么说好话,省供销社的人都不松口。

这次采购的宣威火腿对于义县供销社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因为其在当地市场有极大的需求潜力,还关乎着能否进一步提升供销社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丰富商品种类,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然而,省供销社这边似乎也有自己的难处和考量,或许是本地市场的需求旺盛,又或许是生产供应环节存在一定的限制,导致他们在面对义县供销社提出的采购量时,态度坚决,不肯轻易让步。

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断裂。

王保红心急如焚,她的脑海中飞速地思索着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但一时间却又毫无头绪。

祁玦也收起了往日的散漫,眉头紧锁,试图从自己在省商业局的人脉关系中找到一丝突破的机会,但那些平日里看似熟络的关系,在关键时刻却显得有些遥远和无力。

直到滇省省商业局的一位关键人物介入此事,情况才出现了一丝转机。

这位领导在了解了双方的情况和诉求后,凭借着其在行业内的威望和丰富的经验,开始从中斡旋调解。

他一方面理解省供销社面临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义县供销社对于推动地区间物资交流和市场繁荣的积极意义。

于是,他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以物换物。

滇省省商业局的这位领导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想法:义县供销社可以用黔省当地的一些特色且有需求的物资,来交换额外的宣威火腿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