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乱七八糟的哦

蒋琬坐镇了汉中六年,但是并没有跟曹魏打起来。

在其中,242年的时候,蒋琬造大船准备顺着汉水去拿下上庸三郡。

但当时蜀汉朝廷内部很多大臣都认为,顺水而下,出兵倒是很轻松,但要是输了呢?逃都没地方逃。

于是刘禅就派了费祎,姜维去劝说蒋琬。

蒋琬只能放弃了这次计划,并上书建议刘禅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去拉拢那些羌胡人,等到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就可以一起攻打魏国。

244年,蒋琬病重,辞职,费祎开始全面接替蒋琬的职责。

246年,被称之为蜀汉四相的蒋琬和侍中董允都去世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着名的蜀汉宦官黄皓开始撅起了。

董允在的时候,经常斥责仅仅是个黄门丞的黄皓,这时的黄皓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但是随着蒋琬和董允的去世,费祎的威望相对于蒋琬,又要弱上一点了。

这时候,对于刘禅的制约自然更小了一些。

而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则是一个阿谀奉承之人,他上台之后,就极力拉拢黄皓,和黄皓是一内一外,互相勾结,使得黄皓逐渐开始做大了。

247年,费祎和姜维一起共录尚书事,姜维自然是主要负责北伐的,他的志向也是在此。

实际上,从238年开始,姜维就开始了他九次北伐的艰难之路,只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姜维的九次北伐,规模都不是很大,和魏国之间也是互有胜负。

就比如姜维经常想要兴大兵北伐,费祎就对他说:“我等不如丞相太多了,还不如”

249年,魏国发生了臭名昭着的高平陵之变,并且司马懿转头就像狗吃粪一样,将洛水之誓给吃了,诛灭了曹爽三族。

夏侯渊的次子夏侯霸担心司马懿弄他,跑路去了蜀汉。

刘禅得知消息之后,立马派人去接应了夏侯霸,当见到夏侯霸的时候,他就说:“你爹当年是战死沙场的,不是我先人亲手杀的。”

接着,他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你们夏侯家的后人。”

252年,费祎被批准开府,但是很快,253年,费祎就在宴会上被投降过来的魏国人郭修突然暴起,一刀扎成重伤,几天后就死了。

这件事,在此前张嶷还曾提醒过,他对费祎说:“你太过于信任那些新投降过来的人了,对他们毫无防备,当年的名将岑彭、来歙不就是被刺客杀死的吗?”

只可惜,费祎没听,真的就栽到了这件事上。

费祎死后,姜维掌握了蜀国的军事大权,他终于可以开始大展拳脚的北伐了。

三月,诸葛亮的侄子,吴国的诸葛恪带着20万大军进攻魏国,姜维这边也是立马出兵数万。

只不过,这一次,姜维依旧是无功而返。

254年,姜维被加督中外军事。

256年,姜维升大将军。

姜维一直心系北伐,总是在找机会出兵,但是魏国那边的郭淮,邓艾等人,那也是当世名将。

双方这样来来回回,互有胜互,因此姜维北伐一直没有什么实际性的进展。

而此时,虽然姜维已经成为了名义上的蜀汉二号人物,但是因为他常年在外,所以在朝廷内部,则是陈袛和黄皓的天下。

特别是在257年(或258年时),中散大夫谯周,看着姜维连连北伐,却徒劳无功,而使得民生凋敝。

于是这个谯周就跟陈袛就北伐的事情争论了起来,结果谯周没争过,回去了就越想越气,于是写下了一篇《仇国论》。

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就是曹魏是大国,蜀汉是小国。

小国怎么打的赢大国呢?

小国就应该学周文王,勾践那样,注重民生,发展实力。

只有等到大国主动犯错的时候,再趁势而动。

若是小国到处打仗,这就是在自取灭亡。